王力雄先生您好,
第一个问题是我大概两周前下单了《转世》,但今天购书平台跟我说没办法调货,好像没有库存了。之后我看各个平台也都没有库存了,我想可能卖完了吧。我想请问过一段时间后续还能再购买到实体书吗?
第二个问题是知道您最近一直在写《有托邦》这本书。请问这本书日后大概多久有机会和读者见面呢?以后还会有想要写《黄祸》后传的计划吗?这个问题只是想要了解王力雄先生日后的写作计划,希望不要影响到您后续的写作方向和节奏。
最后一个问题是关于《黄祸》的。在此之前的《黄祸》我了解到的都是单册的那本,后来幸好购买了新修完整版,但也正是那个时候才知道之前的版本好像不是完整版。请问在此之前为什么出版的那版《黄祸》并不是完整版呢?
不知为什么无法登录,先回答您的问题:
1、等到绝地今书的订阅达到一万,可以开商品搁架时,争取能够销售实体书
2、《有托邦》一直在写,但不断发展,还不知道何时完成
3、最初的《黄祸》是完整的,翻译日文版时,因日文会多出很多,出版方希望压缩,所以去掉了政治论述,做了一个比较单纯的“小说”,台湾再次出版《黄祸》时,考虑市场,就先出了“小说版”,后来又重印完整版。
谢谢您的关注
王力雄
感谢王老师的回复。希望王老师在创作《有托邦》以及日后作品的时候能够在表达思想的同时也可以兼顾到小说的可读性,这也就是大家为什么那么喜欢《黄祸》的原因。知道您创作《转世》为了以文载道,但小说更好读我相信读者也会更容易接受。
最后希望您日后创作一切顺心,谢谢。
期待您谈一下对《转世》的看法。我写作时以为和《黄祸》差不太多,属于一类。不过《转世》确实没有引起读者像对《黄祸》的热情。时代变化是一方面,两部书本身的差别究竟是哪些方面?如果您认为《转世》比《黄祸》差很多,请具体指点一下。谢谢
出版社查询书商,转来:
書商回覆如下
《轉世》我們尚有庫存。
作者有跟您說哪家網路書店嗎?
因為我看都有庫存哦,謝謝!
可否告知您是在哪家平台下单的?谢谢
王力雄
我发布问题的时候是在一个月之前,那个时候我在三民书店下单,当时给我的回复是“您的订单之《转世》书籍状况:封底有直径约0.5cm的凹痕。除此之外,书籍内容阅读正常,目前已无库存”。
正好当时那一个礼拜我看别的书店也显示无库存,所以以为都没有库存了。这两天已经重新下单了,给您带来了困扰在这说一声抱歉。
至于您之前问我的关于作品的比较,我觉得我目前不太好回答,因为我不希望因为我的一些浅显的想法影响到了作者的写作,作家应当是为自己写作的。我想等我把《大典》看完(已经下单了〉再重新想一想吧。
但我想之所以读者的热情有所不同,最关键的可能就在于可读性或者说通俗性吧。《黄祸》可能相比较而言是让读者更享受的故事,更为读者喜闻乐见。您在序中说“视纯文学创作为时代的奢侈”。纯文学创作本身就是不去讨好读者,作者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而不是迎合读者,我同意这个说法。一般读者可能很难感受作品的语言或者结构,而是想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我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可能《黄祸》就是这样一个为自己写作,但同时也会让读者觉得非常好看的小说。
昨天看到金庸谈创作,说他白天写小说晚上写社论,白天是感性的晚上是理性的。我想写小说可能是感性的吧。但您多次说到《转世》是以文载道,并多次经过沙盘推演逻辑自洽。我想会不会是这个原因导致小说过于理性限制了当年曾写黄祸时那样的想象呢?可能因为这个原因让《转世》没有《黄祸》那样有血有肉,让“以文载道”大于小说或故事本身。天马行空的想象或许比理性更适合于小说。如果说在保有对于民主制度的书写的同时让这个故事和黄祸一样生动的话,我想可能在作家完成自己想表达的东西的同时也能让读者的接受程度更高一些。我看了您刚创办这个网站时发布了提问读者对于《黄祸》和《转世》的对比,有一个读者回答“故事性《转世》要差一些“。我觉得这可能就是读者热情区别的原因之一吧。
当然,作家还是应当遵从自己的内心写作的。以上只是我作为读者一点小小的想法,您随便听听。
谢谢您的指教。原本设置是有新帖系统会给我邮件,一直没收到,因此以为您没有回复,刚刚才看到。
您说的是,读者看小说是希望得到阅读快感,书要写得好看,故事吸引人,我在转世也试图这样做,看来不是太成功,值得检讨
并不用检讨王老师,纯文学创作就应当听从内心的声音而无需讨好读者,我相信最近发生的那么多事情一定会为您的日后的创作带来新的灵感。
祝您日后创作顺利。
《大典》看了吗?
哈哈抱歉王老师暂时还没,刚刚购入实体书,等读完应该需要一段时间。
《大典》更靠近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