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语千言,只是告诉大家一句话,中国是有办法的。
民主机制篇
民主是个超昂贵的奢侈品,而民主机制就像用黄金丝编织的皇冠,看上去金碧辉煌,至高无上但又不堪一击,还有无限多的可穿越的漏洞。在丛林社会里没有民主机制的土壤,因为丛林社会只是适者生存。民主机制只能在文明社会中存在,而文明社会必须建立在文明的基础上,而文明的基础就是仓廪实而知礼仪,衣食足而知荣辱。这是民主机制的土壤。
民主制度不是一个最佳选择,而是在所有坏制度里唯一可以拿来用的那个。一个有效的民主机制绝不是一个你好我好他高兴的状况,而是你喊我骂他起哄的状态。在大喊大骂的过程中,你承认我的一些论证,我接受一些你的观点,他也还另有一套说法。然后大家坐下来协调出一个勉强可以接受的妥协法案来。在执行这个法案的过程中对出现的各类问题,引发再一轮的辩论。当该法案接近尾声是,大家都会看到哪一方是基本靠谱的。在这一轮又一轮的辩论中,不仅是提高公众的认知能力,也让大家学会了妥协带来的进步。先决条件是不进行人身攻击,对事不对人,永不封口捍卫所有人的发言权,要允许别人犯错误,因为下一个犯错的就是你自己。民主政治绝不是一个和谐的交响乐,而是一个公平的擂台,这里没有永远的冠军也没有败走江湖的义士。我们这里讨论的民主机制是一个多层面的民主机制,他们既要相互依存也要相互制约更要相互监督。三权分立咱就别再发明一回了,人家早就把专利拿走了,但也让我们看到他们也有太多玩不转的地方,所以我们还要再走出条别样的路子来。
民主机制的另一个必要条件是,要约定好什么样的一个群体,决定一个什么样的命题。美国总统发佈年度国情咨文,其中有大段的美中关系的论述。我们请朝阳大妈开会来决定外交部发言人该如何回复,这显然是不行的。但在朝阳区的这块地皮上,由于中央机关的消失和缩减,腾出大量现成的机关大院机关大楼。根据新的土地法(见土地篇)朝阳区居民是这块土地的主人并享有对土地使用的绝对主权。那么,朝阳大妈不仅乐意参与,有足够的发言权,而且肯定会有一个最佳利用方案出台。
政党体制的衰落
目前世界上大部分民主国家的民主机制都是通过政党政治来实现的,也就是代议制。西方各国多年来出现的种种政治危机也都在反应出政党政治正在走向消亡。之所以走向消亡并不说政党的无能,而是说政党本身在政党政治体制的枷锁里没有出路了。政党是伴随着议会制度的建立而诞生的,政党和议会制度在推翻专制制度的过程中成长壮大,政党就是为了夺取政权而存在的。只要存在一个至高无上的国家权力,所有政党的目标是一致的:夺取国家权力。没上台的要上台,上了台的要不下来。
西方所有大选都是一个套路,先是内部对总统候选人的竞争这是暗战。党内各派势力重新洗牌结党营私相互许愿及承诺,勉强推出一届党魁做为总统候选人,而这位候选人是背着一系列党内枷锁和后台金主的意愿走上前台的。等到各党候选人直面交锋时,政治手段堪同黑社会。美国两党大战不惜让政府部门停摆,美国作为世界民主的标杆国家,先是选出来了一个二百五总统,把白宫治理成一个公司,还是个大法盲。然后选出来一个老年痴呆,让全世界天天在猜,美国要想干什么。这绝不是美国人脑子里进水了,是美国的选举机制垮了。
20年前德国有一场关于宪法的大辩论,讨论的是作为战败国德国的基本法要不要进行修正?其中最需要修正的就是选举法,目前的选举法保证了只要有一个人说不,议会就什么决议也通不过。但基本法里规定对选举法的修订需要参众两院2/3以上的多数。德国大多数有识之士都认为选举法非改不可,但在今天的政党议会制下参众两院的2/3多数是永远也不会出现的。而由此产生的政府已经是三党联合,才刚过50%。可以想象,这个新上任的德国政府有多少执行力。
政党的竞选机制是政党政治最不要脸的一件事,民主社会大选二选长年不断,所以时时刻刻走在竞选道路上的政党始终把竞选最为党内第一大任务。首先是先要找钱,党员干部全体处出游乞讨要钱。然后要把干部们分选区,选区也是有肥有瘦的,这是内斗的第一抢。然后是对该选区选民的定性定量的分析,做出“精确”的数学模型。老百姓是不会知道他们化多少钱请咨询公司来干这件事的。然后开始编瞎话,怎么忽悠人。再下来就是动用一切宣传手段到处串游忽悠忽悠再忽悠。当然利用媒体来唱戏,世界上没有一个媒体是中立的,客观报道的背后一定有方向性的引导。政党的选举机制跟代表民意一毛钱关系也没有。前巴伐利亚州州长,德国内政部长Horst Seehofer是个饱经风霜的老政客,他有一次跟媒体讲了一句实话:做决定的人是不需要被选出来的,而被选出来的人是做不了什么决定的。
在西方普遍的共识是:一流人物被金融,保险及咨询业吸引,二流人物在法学医学界,三流人物进企业,四流人物在政界混饭吃。政客都是小混混,一旦失去了这个位置连拿失业救济金的资格都不具备只能拿社保,政客们都是亡命之徒。所以,我们的结论是:
国家不能交给政府管
政府不能交给政党管
政党不能交给政客管
我们在这里提出一个新型的双层结构的基础民主机制供大家批判。
王力雄先生的递进民主理论是我们建立民主社会最容易被大众接受也是最可行的好办法。笔者下面的文字是反复研究了王大先人的理论得出的结果,其中也有不同于王理论的看法。这里不叙述理论只讲结果。(见《递进民主》王力雄)
双层民主机制,就是有两个同时同地同一批人在两个平行的民主机制中表决民主意志。王先生的原始描述是众权机制和公权机制。
公权机制
公权机制就是以全体本地区的居民为主体的最基层的民众的层议制度,也是王论的基础概念。简单的讲就是一个村里要选村长,怎么选?从最基层开始村民互相串联,找到三观一致的七位同仁,选出一个敢说话会说话的当小组长,代表我们这七个人把我们的候选人送到上一个层次,这一层就是n层。上一层面的又是一个七人团体,这个团体的自由组成是因为他们的候选人大体一致,我们把这一层称为n+1层。n+1层的小组长可就代表了7×7 =49人了。再上一层就是n+2 层,本层的小组长就代表了343人。n+3层就是2401人了,n+4层就是16807人了,这个村就是个镇了,n+5就是117649人了,这个村就变成了一个乡了,那咱们就干脆选乡长就得了。层面越高,意见越多,少数服从多数势在必行。每一层面建立一个微信群,里面永远是7个人,这7个人好交流随时把交流的结果传到下面的一层。每一层面的组长有两个群,一个是自己当组长的那个群,一个是自己当组员的那个群。这就是王力雄先生开了天眼,从佛主那里得到的真传。
公权机制的另外的一件大事就是对本村,本镇,本乡的土地使用权利的应用(见土地篇)。家乡的一草一木大家都收悉,这块地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大家都可以说的上话,都有自己的意见。讨论肯定非常热烈,参与的程度会比选村长还高,正好符合这个大家都可以在小层面上的充分交流,并在上一层面的意见集中。在这一领域里,要决定的是村里宅基地的分配,耕种土地的分配,公共设施的土地使用,如祠堂,教堂,佛堂,学校,养老院,幼儿园等所有公共设施。宅基地一旦定下来,就是永久的私产,要立房契要立地契要做公证还要存入国土局的档案里。国家立宪永久的保护私人地产,时代遗传。
众权机制 众权机制就是在经济体制里的利益团体如行会,或者是利益代言人团体如环保组织。
上帝从来没有规定民主制度非由政党组成不可。民主制度的核心是要代表民意,政党永远不是代表民意的单位,但行会是一定可以代表本行从业人员的利益的。这里的行会不是工会,工会是阶级斗争的产物,不得存在于一个民主机制的社会中。行会当然也不是雇主的代表只替雇主说话。把行会建立成一个真实代表从业人员利益的最小民主单位,也是新型民主体制的最基层的单位。行会对内要解决他们自己的事,这里不讨论。但行会对外要有统一的利益要求。行会不应仅仅是本行业的从业人员的孤立集团,还应吸纳社会其他人员的加入,如从业人员的家属,与此行业相关的其它从业人员,供货商物流企业甚至是这个行业里的专业律师等。为了保障行会的基本利益,外来的会员的数量不能多于总会员的50%。行会作为民主制度的最基层的组织最大优势就是,每一个会员都会说:这是我的事!你骗不了我!我得发言!
民主制度下每一位国民都要发表意见要说话。 你去问出租车司机:明天你当国家主席你发布的第一条法律将是什么?他肯定会说第一取消份子钱,第二不许警察乱收费,第三没有上岗证的不许在我们这个行道上混饭吃。你去问农民,农民就会说为什么10年了,种子涨价农药涨价就是农产品不涨价,按通货膨胀率算,从今天开始把粮食收购价涨到合理的价位。这里我们再强调一下,一个有效的民主机制一定是在一个确定的群体中讨论一个确定的问题。在一个和谐社会里用不着老百姓天天关心国家大事。关心自己,关爱家庭,维护个人及家庭的利益才是真正的生活。世间的事永远是先有家再有国。不是老百姓不懂民主而是要给他一个与他生活息息相关的平台。行会制度的建立是让每一位国民有个他说话的平台,这将是新型民主制度的基础。行会的组织机构同样采用王理论的逐级递选制n+1; n+2……。行会要讨论的问题首要的是本行从业人员的利益问题。而此行业从业人员的利益一定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利益分配问题,这个问题就是个大事。这类重大问题只能是在议会中辩论。从而要产生议会,而议会的议员由行会的代表组成。这里便形成了另一层次的民主机制。
公权机制以地区为界限,只负责选举地方长官,和本地区的土地使用,无须一个机关单位,只需在必要时在乡政府/市政府的会议厅开会。而地方长官和地方行政长官可以是分离的。所谓地方长官就是在这一地区的最高一层的那七位小组长,他们相当于本地居民的父母官或称之为长老会。他们之中可以推举出一位年轻有为的小组长直接任乡长或县长,也可以在社会上从外面聘请一位能人来本县当县长。这样我们就把地方行政首脑的产生跟议会体制分离了,就不会给议员们结党营私的机会。而这七位长老一定是议会议员,而且在议会不能通过重大决议时起决定性的作用,因为他们代表的人数高于议会中所有议员代表的人数。
假定北京市议会有200个议员位置,北京2000万人每10万人出一个议员,这个议员怎么选?不用选!从行会里出。小行会不到10万人就要联合其他行会共同出人。例如小学教员行会和中学教员行会和大学教员行会联合,人数不够动员教员家属入会,人数再不够和教育出版行会,社会其他有关教育的行会联合直到凑够10万会员,也就是10万选民。各行会协商选出一位敢说话的能代表会员利益的干部来,直接进入北京市议会当议员。
此议员在北京市议会里干义工,不拿市议会的一分钱,他的“工资”还是行会干部的补贴。加上其它行会付给他的议员补助金。一位议员拿多分“工资”是应该的。市议会要给议员提供一套“工作保障措施”,这些措施要提供议员大人的办公室,秘书,司机,汽车和一套在议会附近的公寓。议会可以规定一个议员的工作保障是由一个一等秘书两个二等秘书加一个10人团队组成。议员大人的团队人员要由议员本人挑选,工资则由议会出,不搞公务员制度,议员团队跟该议员以雇佣身份入职,跟议员签订任期内合同,假定议员是5年制的,那么该任期合同也是5年。这种形式的优点第一是议员在议会是有期限的独立义工,他当不了政客也无法结党营私。第二是他直接代表了10万选民接地气,同时也时时刻刻在其选民的监督之下。第三是一旦他失去了行会的支持,失去了行会干部的身份也就自然地失去了议员的资格,在这种情况下行会要再推出一位新议员进市议会。
有议会就要有议长,议长当然产生在议员当中,议长没什么实权,仅仅是个召集人加发言人。由于议员来自各个利益集团且都是单个的实体,每一项议题都要经过多数票的认可才能交议会立项,一旦立项便可在议会大会中辩论。议会要建立多个专业委员会如市财政委员会,市环保委员会,市规划委员会等等。议员自荐或被推荐经选举后作为专业委员会的召集人也是发言人,负责组织专业听证会讨论可实施方案,专业委员会的最终方案提交全体议员大会表决通过形成本市执行的规则。专业委员会还要有若干其它议员参与,听证会当然要请专家来议政并要给专家付费。
市长不由议会选举产生,市长是长老会请来的官僚。市长任命本市各局局长,该局长跟市长签雇佣合同并拿局长工资。局长及其它工作人员的工资由议会决定。市政府的工作人员,各部门的工作人员一律是有期限的雇佣关系。国家公务员制度将不复存在。
市政府要精简到极致,市长的权利要压缩到极限。市政府就是一个办事机构仅仅是执行议会的决议。市长就是个大管家协调各部门执行议会决议,同时不断的发现新问题提交议会专业委员会调查讨论。市政府下属的部门越少越好,市财政局都不需要建立。市财政交给议会财务委员会来管,然后分配给各部门就是了。议长下面建立一个财会办公室给议会及市政府雇员发工资做报销。市政府下属的各局一定是非有不可的单位如民政局,规划局,环保局,交通局,警察局等。原来市政局下的供电供水市政工程等部门可以下属于民政局。
举例:北京市交通局长由市长任命,但北京市不设财政局,也就是说市长没钱可以支配。北京市财政归市议会财务委员会管,交通局长必须到市议会申请财政,局长大人要想得到财政先要过市议会交通委员会这一关。市议会交通委员会的召集人是某位议员,这位议员之所以做交通委员会的第一把交椅是他来自跟市政交通有关的行会,甚至他本人就是市交通警察行会的会长,该议员不仅代表了本市交通警还代表了跟市政交通有关的其它若干家行会如为市政施工的建筑行会,出租汽车行会,公交大巴行会,地铁行会等等。同时在场的还有市议会其它委员会的议员,如市规划委员会的代表,他代表规划委员会来参加审核。交通委员会开听证会还要请来有关专家,该专家组里可能有一位在市交通局长下面的地铁处处长。交通局长大人提交的下年度财政预算先得在这里过堂,地铁处长在委员会里以专家身份评价局长大人的预算,指出预算不足之处,局长大人回家还不敢抄处长的鱿鱼。只要他敢抄处长鱿鱼,市议会就要起诉市长用人不当。当该预算在交通委员会通过后,提交议会财政委员会最后批准,财政委员会根据全市财政总规划,削减部分开支或完全批准。明年此时交通局长大人再次申请财政时,还要给委员会交代上一年的财政结果。
议会将是个最热闹的地方,议员们将在议会里打的不可开交而议员将是社会中最累最不得人心的人物。但他们将得到整个社会的极大的尊重,因为他们才是人民的勤务员。议会要给他们在退休后留一笔养老金,凡是做满一届的议员在他退休后要得到一份议员养老金,做满两届的拿两份。
以行会代替政党的可行性有一个关键前提,就是国民每人只能参加一个行会。而入会就等于是把自己的选票交给了这个行会,他在行会里有发言权有选举权还有被选举权,但他不允许再参加另外的一个行会,也就是说他不能一人两票,未成年人不许入会就像不能参选一样。
这里的举例只想说明一件事,就是我们需要的是一个透明的,有若干层面监督机制的,真正代表民意的机制,在这个机制里谁也搞不了鬼,谁也不可能结党营私,议员们都是临时工都是义工。既不吃政府的皇粮也不吃政党的狗粮,议员们代表他所属的行会拿行会干部的补助,代表特定的选民群体只对行会会员负责。议员们在议会里将学到为总体社会做出牺牲的妥协机制。我们可以把这个新的议员写成义员,不带言字旁的义字,因为他们是做义工的人员。
这样我们就建立了一个双层次的民主机制,公权机制和众权机制既是分离的又有在议会里协作的可能。行会的大小又随经济发展而变化,有些行会会变小,但有会有新的行会出现。
国家层面政治体制
首先声明,我们不赞成联邦制,中国历来都是一个大一统的体制,也有过军阀混战的经历。我们见到解体后的南斯拉夫和解体后的苏联,并没有带给当地的人民一个有序的民主制度,而是战乱不止。
参议院
参院由各省市的代表团组成,根据该省的人口和土地面积决定该省代表团在参院的席位。参议员由省议会派出,代表该省在驻京办事处代表各省参与国家事务。国家重大事务如宪法修订等需参众院两院的多数通过。各省在京代表团与其他省协调省际之间的交流关系如富裕省与贫困省的帮助等问题,参与跨省的大型工程的协调。
众议院
国家层面的众院议员如同各省省的众院一样由各大跨省联合行会选举而成,任期五年常驻首都。众院建制跟省议院一样,如建立各个专业委员会,委员会时时对国家政治问题召开听证会,并由专业委员会将讨论的结果移交议会辩论。
中央政府
中央政府的权利要压缩到极限越小越好,政府要负责事就是外交国防等不多的责任。联邦总统任命外交,国防部长任期五年。各级政府官员均采用雇员制度。
国家总统/国家主席 国家总统由参院提出侯选人经众院选举产生。
立法 参院众院共同参与,宪法修正案要参众两院50%的多数。
联邦大法官 参院提名 众院选举
联邦最高检察长 参院提名 众院选举
中央银行 作为货币银行完全独立于国家政治之外运行,只对国家货币负责。中央银行行长经参院提名 众院选举产生。
国家的权利机关如军队,法制体系,警察体系的组成及运作不采纳递进民主的机制。他们各自有从中央到地方的管理体系。
“我们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改变人类命运的不过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选举程序”(王力雄)
谢谢您的文章,总结精辟,深得启发。
我正在写作另一本书,占了我目前大部分时间。我会逐步与您讨论。
先谈一点,每个单元(我称为层块)有规模限制是递进民主两项基本原则之一(另一项是随时选举),但规模限制不是常数(您定为七,可能是为了举例),限制规模的标准在于保证层块所有成员皆可充分沟通,对于不同目标或任务的层块,限制可以是不同的。像全天候甚至祖辈一块居住的村庄,上百人之间也能充分沟通——因为很多沟通靠默契即不言自明。但是临时的合作项目,就得更小规模(甚至小于七)才能在短时间完成快捷的信息交流。合适的规模可以这样判断——在没有主持人(沟通枢纽)的情况下,群体所有成员彼此仍然能就共同项目进行充分沟通,即为合适的规模。
谢谢王老师,这么快就恢复了。我就是举例,关于选举机制您走的很远了,我还远远跟不上。我想要表达的是,给大家一个简单的方法,告诉大家民主就是自己做主。
别客气,互相交流,您的观点给我启发
西方所有大选都是一个套路,先是内部对总统候选人的竞争这是暗战。党内各派势力重新洗牌结党营私相互许愿及承诺,勉强推出一届党魁做为总统候选人,而这位候选人是背着一系列党内枷锁和后台金主的意愿走上前台的。等到各党候选人直面交锋时,政治手段堪同黑社会。美国两党大战不惜让政府部门停摆,美国作为世界民主的标杆国家,先是选出来了一个二百五总统,把白宫治理成一个公司,还是个大法盲。然后选出来一个老年痴呆,让全世界天天在猜,美国要想干什么。这绝不是美国人脑子里进水了,是美国的选举机制垮了。
太好了 ,如果美国机制真垮了,其他机制早就完蛋了。